佛教如何解释宇宙起源

关于世界的起源,很多国家地区间都有各自的传说。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是盘古老祖宗一斧子劈开混沌,天地初判,而盘古的身躯化作了天地间的万物,而后女娲娘娘抟土造人。基督教的《圣经》中则说是上帝花六天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万有和我们人类的始祖。印度也有梵天创造天地的传说。想必大多数人对此已经熟知。 然而关于佛教中怎么解释世界起源的问题,可能佛教徒之外知道的人就少了点。现在,我们就看一看佛教是怎么说世界起源的吧。

佛教如何解释宇宙起源

佛家说众生本来是佛,因为迷失了自性才成为众生,也正因为众生本来皆是佛,所以众生皆能成佛。对于世界的形成,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好奇的弟子问过佛,佛说这是因为最初澄湛的觉性(形而上的本体)中由于出现了一念无明,导致出现相对性(原本的灵明觉性是超然没有对立的),有了对立,就逐渐演化出了更多更复杂的对立,辗转演化出了复杂的幻相世界和众生。众生通过修行再成佛后,不会再生无明,也就是不会再变为凡夫。而且这个问题只能问到这为止,如果再深入探究第一念无明是怎么来的,则不可言传、不是凡夫境界的人可以理解的了,需要亲自修行才能证知,成了佛才会懂(《楞严经》与《圆觉经》有解释这个问题)。

虽然我们不能了知世界形成的第一因,但佛为我们详细说明了本劫数内的人类起源。劫数是指一个世界从建立、保持、破坏到重归于虚无所经历的时间。上一个劫数将尽时,本世界地狱中的众生受业力支配流转到了他方世界的地狱中,而其它众生则随着世界一起被毁灭,死后上生至色界天中的光音天(佛教二十八层天的第十二层)。光音天的天人都自带光明,容貌端严,以意念为食,有神通,可以飞行。而遭遇劫后的这个世界,后来尽被淹没于大水之中,没有陆地存在,没有日月星辰,完全处在一片不知岁月的黑暗之中。这种冥暗的水世界不知过了多久,水渐渐消去,出现了陆地。光音天的众生命终后便自然化生回到了这个世间,仍然可以以意念为食,自带光明,可以神通飞行,寿命极长。再后来大地涌出甘泉,泉水如同酥蜜。有性子急躁的人好奇地尝了一下,觉得味道非常好,忍不住吃个没完。其它人看到,也效仿他吃起来。慢慢的,人们吃的多了,身体变得粗重而丑,身光消失,也失去了神通和飞行能力,只能贴地面走路了。由于没有了身光,世界又陷入了黑暗中。

重归黑暗后,天上开始出现了日月星辰,有了昼夜交替和年月岁数。地味吃的越多的人越丑,吃的少的人则相对还算漂亮一点。于是漂亮的人和丑的人之间,产生了傲慢和嫉妒,于是后来甘泉干涸,大地上又出现了自然地肥,虽不如甘泉,但也色味具足。人们又随着所吃地肥多少,而变得进一步容颜衰退。丑人和俊人之间的忿诤持续存在,使得自然地肥也消失了,出现了粗重的地肥。后因人们迭生是非,粗重地肥也消失不见,出现了自然粳米,随吃随长,取之不尽。从那之后人们渐渐分化为男女两性,两性间又渐渐产生情欲。因为对纵淫感到惭愧,于是有了房屋。

原本自然粳米是没有穷尽的,可是有的懒人开始一次出门取回一天的米放在家中。有喊他一起外出取米的同伴发现了这种做法,便开始储积三日食物。辗转相传,于是又有人一次储积五日粮食。由于人们竞相积存粮食,粳米开始荒芜,之后便生长出带糠的米,带糠的米收割完一次便不再自然生长。此时的众生们回想到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以念为食,身有光明,空中飞行,后来食用了甘泉,地肥,粳米,神通和光明消失,又因为内心恶念的出现,以致环境次第转劣,现在连粳米也没了,于是心生不悦。接下来可怎么办呢? 商议一番,大众于是开始分地,各自做好地界标识。从此开始有了田地和疆域的观念。

分地之后新问题来了,开始有人偷盗他人庄稼,进而出现了动手打架。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议,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,接受大家送米,管理大家的争讼。于是世间便出现了王。一个社会雏形便形成了。也因后来人心转恶,加剧了生、老、病、死之苦。

故事出自《长阿含经》。佛经所讲的世界起源,听起来言近荒诞。然而如庄子所说,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月亮有盈亏的变化,春生秋死的蝉不知道一年有四季的运行规律。寿命只有百年的人不知道宇宙劫数的运转,又有什么奇怪?如果小伙伴们看完觉得实在不能接受,就权当神话好了,毕竟这么亘古而常新的问题,我们是无法考证的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我要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