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人们总是说「眼见为实」,但最近一位宝藏博主 @jagarikin 告诉我们:
眼见不一定为实,而且眼睛还很会「愚人」。
之所以这么表示,是因为他创作了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视错觉图,每一张都能轻易让你的眼睛对大脑说谎。
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类。
壹
这些方块会「原地蹦迪」!
没听说过?觉得奇怪?不要紧,请看下图并听题:
你看这两个立方体,转动了吗?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将近 6 万位 Twitter 网友,在情人节当天看到 @jagarikin 发的这张图。
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,立方体在转。
但实际呢?你肯定猜到了答案:根本没动。
很多同学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,明明眼睛告诉我们,这两个立方体是动的……
但只要你把手指放在立方体上的任何一个固定位置做参照,然后再看,就会知道它们确实没动。
贰
「似动」视错觉
来自眼睛的「谎言」
如果说一次眼睛的失误只是偶然,那么接下来的图,一定会让你的眼睛怀疑眼生。
再给大家来一张东京奥运会主题的图,是不是觉得 Tokyo(东京)和 2021 都在往两边跑,越分越开?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很显然,有了下面的奥运五环做参考以及前面的被骗经验,你的眼睛在说谎之前会考虑一下——
Tokyo(东京)和 2021 没有移动过。
加大难度,考验继续,下面是 @jagarikin 制作的齿轮。
你觉得,它们在转动吗?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接下来是最有趣的,一只被箭头控制的小老鼠: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看到这儿,可能每个好奇宝宝都会问了:
叁
这些视错觉
到底是什么情况
前面那些愚弄眼睛的图,其实反映了一种心理学 / 神经科学的概念:Phi Phenomenon(似动现象)。
下面这张图是一种简单明了的似动现象——每个黄点压根没挪过窝,只是靠明和暗的变化,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运动。
图片来源:Wikipedia
前面那张神奇的小老鼠也类似,图片主体本身是不动的,让人产生运动感觉的,是明暗变化的边缘和前后景。
只要控制边缘由暗到亮的次序,让前景和背景明暗对比足够强烈,人就会觉得中间的物体在动。
小老鼠视错觉揭秘,注意字的变化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似动现象,最早是由马克斯·韦特海默(Max Wertheimer)在一百多年前(1912)发表的文献《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Seeing of Motion》中提出,但当时还不太清楚为什么。
后来的研究揭示了更多关于人眼把静止判断成运动的原理。比如说,视频(电影)实际上也是每秒 20 多幅不动的画面,人之所以觉得图像在动,原因是人类的视神经反应速度有个极限,只能以大约每秒 10 Hz 的速度响应光线的变化,当变化速度大约达到 2 倍时,静态图像虽然没有真实运动,但会被大脑认为处于运动状态。
肆
视错觉
都是我们脑补出来的
不过,为什么明暗变化就能欺骗眼睛?为什么超过两倍就会产生运动的感觉?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种视错觉?
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视觉系统太复杂,最深层的原因其实谁都说不明白。不过目前有一种解释比较容易理解,简单总结就是「脑子容易出错因为经常在脑补」理论。
世界上所有的实物都是三维的,视网膜成像却是二维的,三维信息通过光线反映到视网膜上的一瞬间,就被拍扁了、简化了。
看不懂没关系,感受下视有多复杂
图片来源:网络
而我们最终的视觉,几乎全部是三维的,也就意味着神经系统必须对眼睛「传」过来的二维信号做翻译、加工、甚至是「篡改」,而这个过程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……
脑补。
没错,你看到的,其实是你想出来的。
当三维的信息被眼睛「拍摄」成二维图片,脑子要出现三维的图像,只能靠「脑补」。
大量的视错觉,正是基于人脑自动填补缺失信息的需求。这也就意味着,只要掌握一些技巧,眼睛想要「欺骗」你只是分分钟的事。
不过话说回来,视错觉虽然是眼睛对我们的愚弄,但看完之后我们非但不会难受,还有种莫名的快感。
除了似动错觉外,眼睛还骗了你很多,小老鼠 2 号,它会的更多
!
图片来源:@jagarikin’s Twitter
这次真没动!
图片来源:illusionoftheyear.com
是不是觉得上面比下面暗?
用手指挡住中间的部分,再看看
图片来源:网络
上面的方框是不是长一些?
这列地铁往哪边开
完全受你控制
人的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,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;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频率在380~750THz,波长在780~400nm之间,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频率大约在340~790THz,波长大约在880~380nm之间的电磁波。那其他波段的物质或者为能量是无法看见的,比如有人能见到灵魂。
从吃了毒蘑菇的人口中,我们也得知同样的时空物质,却可以看成不同的物质,看实际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头脑,我们正常人的物质世界也未必为本质!物体的颜色非物质属性而是头脑对不同的光波做的解析,所以有色盲和同样的图片,2种人分别看出了2种颜色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