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修持佛法,都离不开觉照二字,为什么称佛陀为无上觉呢?觉才是修行佛法的根本所在。如果丢掉了觉照,做人做事都做不到点子上,甚至是背道而驰,之所以做人做事能够恰到好处,就是因为时刻保持觉照,觉照应该贯穿在行、住、坐、卧,每一个言谈举止当中去训练,每一个起心动念之中去了知觉照 。如果丢掉了觉照我们就迷失了方向,丢掉了觉照人就会忘乎所以,说不知在说,行不知在行,做也不知在做,佛法的修持始终要提起觉照,把握当下,一旦有了觉照,时刻都在修炼当中,喝茶也是在修行,走路也是在修行,聊天也是在修行,丢了觉照,一切行处皆不是修行,为什么很多修持佛法的人,多年下来没有培养出觉照呢?就是因为不懂得何为觉照,如何培养觉照,比如说遇到一件事情,一惊,凛然一觉,这个当下就是觉照,内在起心动念,或者善念或者恶念,当下察觉到,这就是觉照,能够让觉照时时在,时时出现,说话就不会乱说,做事就不会乱做,凡事都会把握一个尺度,可以说修行的第一步,直到如来地,都离不开觉照。先是训练觉照,让觉照发生,觉照出现,继而成为觉照,与觉照合二为一。最后是使用觉照,时时是觉照的状态。走路的时候要看见自己在走路,吃饭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吃饭,举手抬足言谈举止,内心的起心动念,都清清楚楚的觉照到。
离开了觉照,一切修行皆是盲修瞎练,与道不相干,觉照是修行的基础也是修行的根本所在。佛法不是修与不修,修是妄不修是放逸,越修行越是头上安头,佛法是觉照当下,觉照身口意,一旦能够觉照自己的身口意,也就意味着进入了道的领域,进入了修行的领域,如何来训练觉照呢?要从点滴开始,一切行处要放慢动作,话要少说,要多观察,多聆听,去看别人是怎么样做事的,对方是如何修行的,一个善于观察,善于聆听的人,她就是在觉照当中,总是在表达、表现的人已经丢掉了觉照。
觉照,觉是知道,照是能够把握住,主宰驾驭住,如同很多开车的人,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他的觉照随时随地都在的,如果觉照不在,是无法把车开好的,而开车熟练之后往往又丢掉了觉照,已经形成了自然而然在开。训练觉照可以通过很多的方面,比如说持咒念佛,内心当中不断的去念,心念耳闻,看着自己念,这就是在训练自己的觉照。心里默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,念的清清楚楚,听的清清楚楚,心念耳闻,和念嗡嘛呢叭咪吽也是这个道理,心里念的清楚而又听的清楚。我们要抓住每一个修行的契机,机会在每一个当下。修行不离身口意,所谓大道不离身心,离开身心无大道。如果错过了每一个当下,错过了每一个身口意,就错过了修行。修行就是绵密的保任自己的觉照,让觉照时时在,时时出现。觉照不在,修行已经背道千里万里之外了。
只要觉照在,觉知在,觉性在,我们的修行就在。有修行没修行,就是看他当下的觉照觉知和觉性。觉知觉性觉照随时随地都能够看见自己的言谈举止,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,举手抬足清清楚楚可照见,就如同有另外第三者在看着自己一样,只有把第三者看着自己修出来,修行才能够不走弯路,而是直线上升,修行的是觉照,成就的是觉照,圆满的也是觉照,虽然圆觉经讲有觉有照具是障碍,究竟处是这样,但是在修行的起步,乃至路途都是要有觉照的,没有觉照没有办法让我们圆满的佛性全部的苏醒,没有觉照我们修行佛法,也是在盲修瞎练。
能知能觉,知痛知痒,知烦恼的,知智慧的,知喜知乐的,都是觉照。一旦把觉照贯穿在生活,日常生活的启用当中,修行自然能够少烦恼多智慧。智慧缘于觉照,没有觉照哪来的智慧呢?很多的人,修持佛法多年,依然是一个没有觉照的人。做事没有觉照,说话没有觉照,到团队里也没有觉照,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想做啥就做啥,由着性子在做人做事,而不是带着一颗觉照的心在做人做事。
什么是觉照呢?前念已过后念未生,当下这个空白明明朗朗,清楚了知,当下就是觉照,要时时的保持觉照,培养觉照,让觉照成为常态,就会和本体自性本来面目合二为一,此时无觉无照就是全觉全照,已经成了大光明体,成了大圆镜,全觉全照就是无觉无照。好多人连觉照都没有,如何谈修行呢?希望大家能够在觉照上去培养自己的功夫,在觉照上训练自己,时刻警觉身口意,照见身口意,这样修行才会步步递进,觉是知道是智慧,照是安住是禅定功夫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