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弥勒佛讲觉照

2011/08/30弥勒讲心理的希望
注一:在这之前几天,练功时出现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身印,我觉得很特别,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看过,直到我无意中问老婆说,这个姿势似乎在哪里看过,怎么想不起来,结果她脱口而出说,那不就是弥勒佛吗!
注二:时序进入忙碌工作期,收讯的工作大概只能不定期进行,因为比较难进入那种状态。虽然每段录音只有短短一、二十分钟,但是前置练功时间有时会长达一个多小时,才能达到那种状态,就算达到那种状态,也不一定有谁会来发表意见呢!套一句布袋和尚(弥勒菩萨的化身)的话「左一布袋,右一布袋,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!」
弥勒:笑口常开,心无挂碍,天下太平,这是弥勒,今天讲「心理的希望」。常常我们有一种想法,什么想法?就是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好、希望能达到一定的目标,于是我们很努力的去做,在这样的过程中,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期望,什么虚幻的期望呢?就是我已经这么努力了,那么对于我的成果希望能获得所有人的赞同,就是这种虚幻的期望。
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,即使你以全部的心力,完成了百分之百的目标,仍然无法使所有的存在都认同,这一点必须要清楚。因为各个存有都处在不同的进程当中,有的刚刚投生为人,有的已经经历过无数的转世、无数的学习,所以你怎么能要求每一个存在都能够赞同你呢?都能够欣赏你的工作成果呢?反过来说,对于其它的存在、其它的存有,所做的种种努力、所完成的种种目标,你又能知道多少?又能了解多少呢?
所以这种虚幻的期望应加以放弃,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的期望,也就是说我们从向外转变成向内,你不能改变其它的人,你也没有这样的权力与能力,改变与否、接受与否完全在于各个存有自己的选择,因为生命是自由的。但是你可以向内看看,你对自己拟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?尽到了多少心力?这样就可以了,应该说你唯一能够影响的、唯一能够控制的是你自己的心态。
任何存有都拥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力,也都能够自己安排学习的进程,所以无需为了这些表面的现象而感到快乐或沮丧、兴奋或忧愁,不用!平常心是一个简单的词,但是要达到平常心需要经过千锤百炼。
这样说的意思,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有情绪、不要有喜怒哀乐,不是,而是在情绪来时、喜怒哀乐来时升起一种观照、觉知,觉察你正在生气、正在快乐、正在悲伤,就是这样。
(莲花生)大士说:「念头起时,勿随勿制」就是说这个意思,念头起来,不要跟随着念头不断地衍生,终至往而不返,甚至忘记了原始的念头升起之处到底是为了什么;也不用制止它,只需要静心观照,这样就可以了。慢慢地练习,练习掌控自己的心思,随时处于觉知之中,当然这是一条漫长的旅程,一蹴可几终究是难以实现的,大部份、绝大部份的存有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。
在这里我要特别再强调知识和智能不同,知识就是你在课堂上、书本上学习到的,譬如说,你学习到了我们要保持平常心,你学习到了月亮半径多少、质量多少等等,这是一种知识;智慧则必定经历深刻地体验。所以光是读了许多的格言、读了许多的经典,并不能使你增进智慧,除非你能够把这些学来的知识,透过实践转化成你内在的智慧。今天就简单地讲到这里,下次有机会我们再聊一聊,再见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我要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